Sunday, February 26, 2006

慕尼黑的春天


當哈馬斯取得了國會大選的勝利,以巴和平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,歐、美對巴勒斯坦進行制裁的時候,一出《慕尼黑》顛覆了這種奧維爾式的思維﹕「兩條腿的是壞的,四條腿的是好的。」

上世紀初猶太人在前蘇聯的支持下遷往加沙地區,西方最強大的大英帝國讓復國主義者選擇到非洲或者中東,結果猶太領袖決定留在原地。但隨著難民、移民不斷湧進,以色列開始佔據了巴人地區,而且在英國的支持人不公平地劃分國界。我們無法在這裡去爭辯以色列人的對錯,因為那要討論一段兩千年的歷史。但當時英美對以色列的私相受授,使中東人十分憤怒,當然這怒火只能發在以色列人身上。

作為猶太人的史匹堡拍這出戲需要很大的勇氣,誰敢挑剔自己的民族、以及其堂皇的復國理想?雖然導演沒有明言「黑色九月」其實是以色列的傑作,但是從主角史提夫的夢魘裡,這個大陰謀卻呼之若出。

史提夫和阿里的對話便是當日沙龍和阿拉法特的寫照,可惜沒有這兩個人都離開了政壇,留下了一盤散沙,衝突幾乎又回到了起點。一百年了,撕殺卻還沒有盡頭,記得去旅行時一個以色列老頭告訴我他受夠了,幾十年裡眼睜睜看著朋友親人一個個被殺,讓不讓步已沒有所謂了。

可惜政治遊戲是不能停下來的,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」是一個永劫,最後受害的還是個人。片末妻子在丈夫的胯下享受著覆雨翻雲的快樂,但卻想不到丈夫停留在悲劇的現場,而不是臉前的春色,種族的衝突消滅了性愛的快樂,這便是人生最大的代價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